首页资讯正文

新媒体时代,就可以罔顾新闻事实吗? 世界头条


(资料图)

□王沛垚(山西大学)

4月4日,疑似中国电科员工在工作群痛批领导强制加班的相关聊天记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引爆热搜。关于中国电科的劳资矛盾、如今普遍的加班问题以及陈某某究竟是否为电科员工的争论持续发酵。现在事件迎来反转,经调查,陈某某为德阳某公司员工,与中国电科无关,相关聊天记录系伪造。而令人震惊的是,某财经媒体在其官方微博账号上发文,并开设话题词#中国电科陈某某聊天记录真假重要吗#。

“中国电科陈某某聊天记录真假重要吗”这样的问题居然出自媒体之口,可以说是既荒唐又可笑。作为一名新闻学大一的学生,在我们步入新闻学殿堂的第一堂课,就明确了“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而以“对时代负责”为办报理念的某传统媒体居然公然暗示新闻事件的真假并不重要。本来最应该坚持底线、坚持事实的新闻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情感,架空事实,罔顾真相。像这样混淆是非,利用网民当下对于加班问题的情绪带节奏,难道真的是想为劳动者发声吗?

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速度飞快,每隔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会出现新的热点。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人人能发言,处处有媒体,这对传统媒体无疑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于是很多媒体为了及时追赶热度,获得流量,当起了办公室里的“福尔摩斯”,根本没有深入调查,而是选择在互联网上捕风捉影,甚至是为了讨好受众,一味地迎合其情感和立场,或是故意制造冲突,从而获得支持和流量。这也就导致了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使得媒体的公信力下降。

尹承姝在《模糊的焦点:后真相时代中的新闻真相》中写道:“进入后真相时代……公众也日益偏向情绪化和极端化,在面对一个网络突发事件时,易被情绪支配,倾向于关注那些含有冲突的情节,真相已经让位于情感和立场。”由于此次“中国电科员工痛批领导强制加班”事件,引发了许多积怨已久的打工人的不满,所以媒体开设这种罔顾新闻事实的话题,难逃借着加班的议题,制造矛盾,利用公众的情感进行炒作以博得好感、获得流量的嫌疑。

劳动者的权益固然重要,但是用谣言去追求正义这本身就不是正义。如果媒体是真心想为劳动者的权益发声,那么他们大可以去深入调查,寻找真实的新闻案例揭露真相。用谣言揭露真相,迟早有一天真相也会被踩在脚下。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媒体便不再是媒体,而是编剧。如果媒体一味地迎合受众的情感,构建虚假民意,不谈真相,为了流量失去底线,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充满谎言,最终伤害的将会是每一个普通人。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