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我市49个乡镇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资料图】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永奇

路旁清流缓缓,塘内波光粼粼,蓝天绿树、白墙灰瓦倒映水中,喷泉骤起,鱼跃锦鳞,蛙鼓歌喧。

“‘吃’污水,‘吐’清流,小小污水处理站,让昔日的‘纳污坑’变身为‘景观塘’,成为我们美丽乡村建设的‘加速器’!”

入秋之后,淮阳区郑集乡孟庄村美景尽现,诗意盎然。聚在塘边乘凉的村民指着不远处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感叹道。

近年来,我市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平原农区“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生活污水治理之路。像郑集乡一样,全市已有49个乡镇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千家万户、关系民生福祉。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坚决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科学论证,建立长效机制,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农村污水达标排放。

市生态环境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为我市编制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指南,建立一套包括建设模式、技术路线、考核方法等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供遵循。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王洪臣教授、尚川水务公司罗涛博士等专家,围绕污水治理设施选址、规模、管网建设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培训,在管道建设、处理工艺、厂区选址等方面提出科学建议。强调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先建机制,后建设施,确保不仅要建得起,更要管得好。

为加快工作进度,市生态环境部门上下联动,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对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督导调研。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汇总各乡镇建设进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调解决,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每月发布一次通报,对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排名,提醒落后乡镇加快治理进度,形成互相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目前,我市各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作进展顺利,淮阳、郸城等县市区的部分乡镇已经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特别是淮阳区探索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七种路径,让广大农村实现从“脏、乱、差”到“美、净、靓”的蝶变,先后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和全省《美丽河南实践典型案例》。

“我们将下大力气,加快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进一步推动乡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为率先建成农业强市贡献生态环境力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马玉东表示。②16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